◎作者:胡萍◎出版社: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◎出版時間:2014年1月
  當我們抱怨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時,可否想過,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?孩子學齡前,是否發現並保護好了孩子與眾不同的天賦和學習熱情?知名家庭教育專家胡萍的兒子於2012年考上劍橋大學,作者回顧並梳理了兒子20年的成長之路,其中有作者本人和孩子爸爸正確與錯誤的教育方式;有為了帶著兒子求學、不得不與孩子爸爸分開到異地上學的特殊經歷;有現階段主流教育與非主流教育的對比與思考。作者沒有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麼的成功,而是把自己的成功與失敗、得到與失去、付出與回報、焦慮與幸福真誠分享。
  這種全身心的投入,讓根兒的精神與美食神韻完全融合在了一起,這是根兒的追求
  14歲那年,我們一家三口對物質與精神進行了討論,根兒堅定地告訴我們:“美食可以帶給我最大的精神享受,享受美食是我的最高精神追求!”他對物質與精神關係的認知超出了我的預想。對於物質和精神與幸福的關係,他的理解是:物質幸福是精神幸福的基礎,也是最容易滿足的、最長久的幸福,沒有物質基礎就來談精神,那是虛偽的精神;用虛偽的精神幸福來掩蓋物質的貧乏,那樣的幸福是空洞的,談不上真正的精神幸福。根兒還舉例說明瞭精神的幸福是不長久的:“比如媽媽寫書,寫書的時候你是幸福的,但書寫完了,你的這段精神幸福就結束了。”我說沒有結束,我的精神財富已經留下了,我又將追求其他的精神幸福了啊!與根兒的討論沒有誰對誰錯,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和幸福觀,我不可以要求他現在就要有“崇高的精神境界”,他還在成長之中,價值觀還在形成之中,只要他是真實的自己就好!
  現在,根兒已經20歲了,他一直實踐著這種從物質到精神的體驗過程,每一次的廚藝對於他來說都是一個神聖的過程,孩子內心的神聖感會內化為高貴的情感。根兒從視覺、嗅覺、聽覺、觸覺和味覺來感受廚藝的神韻:金色的“皇冠”讓水果馥蘭焙高貴無比;每一種香料和食材使用前都會讓嗅覺來品味,每一道美食在味覺品嘗之前,一定要先讓嗅覺品嘗;新鮮出爐的麵包,放在耳邊用手撕裂,用聽覺來感受麵包的味道;每一種使用的食材他都用手仔細觸摸,感覺生命的律動;美食最後會進入他的口中,此刻,他更是將全部的情感都彙集到了味覺,這是物質與精神交匯的神聖時刻。每一種由物質而來的感受都升華成了精神的享受,這一刻在根兒的內心是神聖的。
  根兒廚藝櫃里的每一瓶紅酒、白蘭地、各種進口香料、白糖、麵粉、發酵粉……都是他精心購買的,有時,放學回家後,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他的櫥櫃,用愛意滿滿的眼神“撫摸”著每一個廚藝原料,然後,伸出手,拿起一個香料瓶,打開蓋子,放到鼻尖下麵,享受著香料帶來的愉悅,有時候他會遞過來,讓我聞一聞,我深知,在對廚藝的精神追求層面,我和孟爸的層次遠遠不及兒子!
  每一次到比較高級的餐廳享受美食,根兒一定要洗澡,換上乾凈整潔的衣服之後,才前往餐廳。他認為乾凈整潔的著裝能夠與餐廳高雅的氣氛和諧一致,身體乾凈地進入餐廳,與美食接觸,才能夠更完美地體驗美食帶來的高品質享受。這種全身心的投入,讓根兒的精神與美食神韻完全融合在了一起,這是根兒的追求。
  在深圳租住的房子里,根兒第一次用親手做的西餐款待了第一批客人——4歲的珊珊和珊媽。
  一天,珊媽給我來電話,想帶珊珊來看根兒烤比薩,正好根兒計劃周五要做比薩,便答應了珊媽。根兒知道周五有客人來吃比薩後,非常重視,改變了原來只做比薩的計劃,他決定要用正規的西餐程序來請珊珊和珊媽。
  根兒認真理出了菜單,第一道前菜是美味大海蝦,每人兩隻;第二道是海鮮比薩;第三道是水果馥蘭焙。根兒到超市購買了進口的比薩專用芝士和番茄醬,我負責購買一般食材。周五放學後,根兒立即回到家裡,親自洗切每一種食材,他擔心我切出來的食材不符合他的審美,不讓我插手。珊珊喜歡觀看根兒每一道菜的製作過程,但在看到製作馥蘭焙時,白蘭地酒在鍋里燃起的藍色火苗,嚇得躲到了客廳陽臺上。
  晚餐開始了,根兒提議點上蠟燭,珊媽感嘆:“我們好久沒有吃過燭光晚餐了啊!”有了燭光的晚餐變得溫馨而美好,珊珊喜歡根兒的廚藝,特別喜歡吃馥蘭焙中的草莓,吃完了自己那份馥蘭焙後,還將珊媽盤子里的草莓也吃光了。客人們離開後,根兒舒展著自己的笑容說:“我看到珊珊吃得很高興!”“是啊,你的美食真的是太誘人了,把4歲女孩也迷倒了啊!”根兒對於這次晚餐的良苦用心,讓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誠,真誠是發展良好人際關係的核心。(連載十九)  (原標題:劍橋男孩成長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57nufv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